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命名

产品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中心

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命名

  • 产品概述

  我国人民是最早发现和命名南海诸岛的。据史籍记载,从汉代开端每个朝代都有对南海诸岛命名。我国政府正式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共有4次,分别为:李准巡海对西沙群岛的命名、水陆地图检查委员会对南海诸岛的命名、民国政府内政部对南海诸岛的命名、我国地名委员会对南海诸岛的命名等。详细论述了每次对南海诸岛命名的布景、经过、特色,地名演化、地名系统化和规范化,有必定的问题以及每次命名对保护南海诸岛疆域主权的含义等。

  我国南海诸岛是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的。据史籍记载,早在东汉时期,南海诸岛就被称为“涨海崎头”,这是最早呈现的南海诸岛古地名。尔后,各个朝代都有对南海诸岛的命名,如晋代的“珊瑚洲”,唐代的“石塘”,宋代的“千里长沙、万里石塘”“九乳螺洲”,元代的“石塘之骨”,明代的“石星石塘”“万生石塘屿”,清代的“南澳气”“红毛浅”等。而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正式命名的共有4次(陈史坚,1987;刘南威,1996),分述于后。

  我国在回收1907年被日本商人西泽侵吞的东沙岛的一起,于宣统元年(1909年)5月,由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水兵官兵170余人,分乘伏波、广金、琛航三军舰赴西沙群岛巡视、勘测,对西沙群岛悉数15座岛屿,逐个命名勒石,悬旗鸣炮,公告中外,这是我国政府榜首次对南海诸岛命名。其命名包含以军舰名命名(如琛航),创始了用军舰名命名的先例,以生物命名(如珊瑚),以水文命名(如甘泉),和以有关人员的原籍(占多数)命名,如宁波岛、华阳岛、番禺岛、新会岛等4类,都点绘在《李准巡海图》(已佚)中。其时命名的15个地名中,甘泉、珊瑚、琛航3个地名沿袭至今,这是一次有影响的地名审定,是我国政府对具有西沙疆域主权的宣示,创始了官方核定南海诸岛地名之先河。不久之后,广东省政府建立“筹办西沙群岛事务处”,这是对西沙群岛称号的初次官方表述。

  在日本侵吞东北四省之后,法国侵略南海九小岛,其时我国政府于1933年6月建立“水陆地图检查委员会”,审定了我国南海诸岛各岛礁中英文岛名,并于1935年发布《我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》,这是我国政府第2次对南海诸岛的命名,也是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榜首次“规范化”命名。

  《我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》审定发布南海诸岛地名136个,属东沙岛的2个(前一个应为群岛),属西沙群岛的29个,属南沙群岛的8个,属团沙群岛的97个。这是榜首次较全面审定发布南海诸岛地名,也是榜首次将南海诸岛清晰区分为东沙岛(今东沙群岛)、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(今中沙群岛)和团沙群岛(今南沙群岛)4个部分。

  1935年4月“水陆地图检查委员会”将其制作的《我国南海各岛屿图》揭露出书发行。这是我国政府榜首幅揭露出书的南海诸岛地图,也是榜首幅比较详细标绘南海诸岛详细岛礁称号和方位的官方地图。

  “水陆地图检查委会”发布的《我国南海各岛屿华英地名对照一览表》和《我国南海各岛屿图》对保护我国疆域主权起了必定效果。不过,这次审定发布的地名是依据其时外国海图进行的,肯定没承继李准巡海对西沙群岛的命名,因此大部分地名是从外国人私行定名音译或意译过来的,创始了以英文翻译命名的恶例,故其间只要东沙岛、西沙群岛、羚羊礁、北岛、中岛、南岛、石岛、北礁、高尖石、司令礁、海马滩等11个地名,一向沿袭至今,其他120多个地名均不沿袭。

  1946-08-10,日本战胜并宣告屈服之后,依据1943年中、美、英三国《开罗宣言》和1945年《波茨坦公告》的决议,台湾应回归我国,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也应重归我国地图。其时我国政府继之后,当即安排以水兵为首要力气,帮忙广东省政府南下接纳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。所以,水兵总部派永兴、中建两舰于11月12日进驻西沙群岛,派和平、中业两舰于12月12日进驻南沙群岛,并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南沙群岛的和平岛举办接纳典礼,鸣炮升旗,建立纪念碑,派兵驻扎,揭开了我国政府行使疆域主权的前史新篇章。随后,我国政府又于1947年3月派和平舰接纳并进驻东沙群岛。1947年12月,中华民国政府将南海诸岛划归广东省政府统辖,这样南海诸岛又从头置于我国政府主权统辖之下。在我国克复南海诸岛的一起,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对南海诸岛进行了命名和绘图(鞠继武,1991),这是我国政府第三次对南海诸岛命名。

  南海诸岛地名的审定,由内政府方域司第二科(地志科)参与过西沙、南沙群岛接纳的郑资约担任施行。经对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发生《南海诸岛新旧称号对照表》,1947-12-01,由内政部经过正式发布。

  《南海诸岛新旧称号对照表》将1935年命名的南沙群岛改为中沙群岛,将团沙群岛改称南沙群岛,将应是群岛的东沙岛,改名为东沙群岛。从此,南海诸岛清晰由东沙群岛、中沙群岛、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4个群岛组成,这样以方位称号来区别4个群岛,以“沙”字来贯穿4个群岛更为恰当。因此南海诸岛又称“南海四沙群岛”,俗称“四沙”。表中呈现南海诸岛、东沙群岛2个地名,促进了南海诸岛地名的系统化。在地名数量上,审定发布地名172个,较1935年发布的136个多36个,其间标明集体的总称、联称地名12个,标明个别的单称地名160个。

  此次,民国政府发布的《南海诸岛新旧称号对照表》,多以封建王朝年号,使者称号,观察、接纳南海诸岛人名、舰名、军职词汇、封建迷信词语以及反映地舆含义的我国式地名来命名,力求改动1935年发布的地名简直悉数翻译自外国称号的情况,是有积极含义的。

  1947年中华民国内政部审定发布的南海诸岛地名,是第2次世界大战后我国正式发布的地名,是得到国际上供认、影响大的一次地名审定。不过,这次审定发布的地名与1935年审定发布的相同,均不进行调查、研讨,彻底忽视了海南渔民发明的、具明显地方特色、乡土气息浓郁、撒播民间的渔民地名(又名土地名、琼人俗称)。

  南海诸岛地图制作,1946年由内政府方域司第三科(测绘科)和广东省测绘局派赴南海诸岛的技术员担任,实测了和平岛、永兴岛、石岛等首要岛礁。归航后,内政府方域司依据实测草图并参考中、外有关海图,在第三科科长王锡光的支持下,制成了《南海诸岛方位图》(1∶4000000)等6种地图,并与新旧称号对照表一起发布。

  《南海诸岛方位图》榜首次在南海中,画一条用国界线条线段的“袋形断续线”,标明在“袋形断续线座以上的岛屿(含石)、沙洲、暗礁、暗沙、暗滩等岛礁主权归于我国。“袋形断续线”画出后,已被许多国家引证,四周的国家也未提出对立定见,它对保护我国疆域主权具有极端严重效果。

  同年11月,内政府方域司专门委员郑资约依据其时把握的材料,编写出书了一本《南海诸岛地舆志略》(商务印书馆,1947),这是我国榜首本南海诸岛志书,书末附有“南海诸岛新旧称号对照表”。表中详列了172个地名,其间有曾母暗沙、八仙暗沙和登时暗沙,后两者都在曾母暗沙之南,最南点是登时暗沙,或许后2个暗沙其时没有地舆坐标数据,或受1935年《我国南海各岛屿图》把“曾母滩”标在最南端的影响,致使《南海诸岛地舆志略》书中,在提及曾母暗沙时,把它说成“是我国疆域之最南顶级”。这便是我国疆域最南点为曾母暗沙的由来,这一提法早已写进小学讲义,已是众所周知,家喻户晓,不易改动。

  20世纪80年代,为习惯社会主义建设需求,全国展开地名普查,要求完成全国地名规范化。在这一布景下,我国地名委员会于1980年6月至1982年5月间,对南海诸岛进行命名,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榜首次审定南海诸岛地名,也是我国政府第四次对南海诸岛命名。

  榜首阶段是南海诸岛地名普查,于1980年6月至1982年4月进行。由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安排的“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”担任施行。

  在南海诸岛地名普查期间,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举办过3次会议。榜首次会议于1981-01-06—09在番禺县市桥镇举办,到会会议的有广东省测绘局、华南师院(1982年改称华南师大)、中科院南海研讨所、广东省博物馆、海南行政区建委、南海舰队航保处、广东外事办公室、广东军区测绘大队、中山大学、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等单位共12人。会议评论了命名准则,审议了235个南海诸岛地名,还有50个地名未获得一致定见。第2次会议于1982-01-09—13在南海县盐步镇举办,到会会议的除榜首次会议的单位外,还有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、中山图书馆、南海舰队测绘大队、广州地舆研讨所、文昌县办公室、琼海县人大办公室、万宁县革委会办公室、海南行署办公室等单位共22人,会议评论南海诸岛地名存在的问题,以及建立了渔民地名组、前史组、遥感制图组、归纳调查组。第三次会议于1982年4月在佛山市举办,到会会议的除参与第2次会议的单位外,还有外交部条法司、我国地名委员会办公室、司令部、海南师专、佛山区域民政局、广东省地名办公室等单位共31人。会议审议了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准则,审议经过了271个南海诸岛规范地名。最终经过南海诸岛地名普查,提出了“南海诸岛地名命名、更名的开始计划”,上交我国地名委员会。

  第二阶段是南海诸岛地名审定,于1982-05-24在北京万庄国家建委招待所举办,历时7d。到会会议的有国家测绘总局、新华社参编部、中科院地舆研讨所、国家海洋局、外交部条法司、测绘科学研讨所、水兵司令部航保部、海洋出书社、地图出书社、民航总局、南京大学地舆系、南京师范学院地舆系、厦门大学南洋研讨所、郑州大学印度支那研讨室、华东师范大学地舆系、华南师范大学地舆系、中山大学前史系、海南行政区地名办公室、海南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系、广东省地名领导小组、广东省地名办等单位的领导、专家、学者、威望共55人。会议由国家测绘总局局长掌管,会议内容有:1)参议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准则(半响)。都赞同遵从4条准则:①名从主人准则;②坚持地名稳定性准则;③消除外来影响准则;④科学性准则。2)要点对广东省提交的“南海诸岛地名命名、更名的开始计划”中的271个地名进行审议。分审议南沙群岛地名(两天半)、东沙群岛地名(半响)、西沙群岛地名(半响)、中沙群岛地名(半响)、全面复审南海诸岛地名(全天)进行。在此根底上,对开始计划中的地名作了一些修正和弥补。这些修正弥补定见是:①对本来提出的271个地名,修正了32个,其间归于消除外来影响的有20个;更名的称号中,用渔民地名的20个;更改的称号中,用渔民称号的8个;另命新名的19个;康复1947年命名的2个;保存水兵航保部地图上称号的2个;正名不变括注副名的1个。②添加命名19个,其间归于消除外来影响的11个,新增称号中,选用渔民地名的10个,另命新名9个。3)对中沙群岛区分、我国疆域最南点等问题进行专题评论。

  这次会议要求广东省在会后结合过往材料,把审议的南海诸岛地名收拾后,上报我国地名委员会。1982-12-25,我国地名委员会批复收拾后上报的计划。1983-04-25,我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在《人民日报》发布《我国南海诸岛部分规范地名》。

  笔者在到会南海诸岛地名审定会议之后,于1982-06-02,给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东省地名委员会主任李建安写信主张:“广东要按会议要求,确保上报材料的质量,以及编辑出书《南海诸岛地名材料汇编》(内部材料),为今后工作打下根底。”1982-07-14,李建安对笔者的信作了“国庆并转罗挺:刘南威的定见好,请转处”的指示。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后,1984年11月广东省地名委员会依据省政府指示,组成编委会(陈史坚任主编),编写了《南海诸岛地名材料汇编》,于1987年3月由广东省地图出书社出书,内部发行。《汇编》汇总了南海诸岛普查与地名审定材料,以及其他与南海诸岛地名相关的材料,是我国榜首部大型南海诸岛地名作品。

  榜首,发布的地名多,共有287个,而1947年发布的地名为172个。对这172个地名进行审定,依据稳定性准则作为规范地名保存的152个,保存称号暂不发布的2个,销名2个,更名16个。

  第二,除发布岛(含石)、洲、礁、沙、滩称号外,还对水道(门)进行了命名,共发布了13个水道(门)规范地名;

  第三,改动了名不虚传的地名,做到了“是岛称岛,是礁称礁”,如1947年发布舰长暗沙等,实际上不是暗沙,而是礁,这次发布时都改为礁,1947年发布的北子礁、南子礁,实际上不是礁,而是岛,这次发布时都改为岛,1947年发布的一生岛、玉诺岛,实际上不是岛,而是礁,这次发布时都改为礁等。

  第四,很多选用渔民惯用地名,总数达129个,其间,有48个作为规范地名(含用渔民惯用地名的谐音),有81个作为“当地渔民惯用称号”列出,与规范称号相对照。

  在81个与规范地名相对照的渔民惯用称号中,包含与规范地名曾母暗沙相对照的渔民惯用称号“沙排”。事实上,“沙排”不是曾母暗沙的渔民惯用称号,尽管个别由海南渔民发明、独一无二的《更路簿》说到“沙排”,但该《更路簿》中的“沙排”是指规范称号长滩(10°55´―11°09´N、114°37´― 114°49´E)的渔民惯用称号,而不是曾母暗沙的渔民惯用称号,把“沙排”当作曾母暗沙的渔民惯用称号是破绽百出的。实际上,曾母暗沙是没有渔民惯用称号的。

  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的4次命名,各具特色,地名数量逐次添加,地名寿数长短根本取决于命名准则的合理性。而很多选用渔民惯用地名,把民间地名转为官方地名,奠定了规范地名的群众根底。渔民惯用地名是我国渔民对南海诸岛的命名,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南海诸岛,是南海诸岛的主人,然后很多选用渔民惯用地名,是从地名学视点,对我国具有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主权的保护。